《被讨厌的勇气》精华解读:10分钟掌握阿德勒心理学核心(建议收藏)
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
引言
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,副标题是“‘自我启发之父’阿德勒的哲学课”,它并非传统的心灵鸡汤,而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著作,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,从而获得真正的自我成长和心灵疗愈。这本书以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展开,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烦恼,例如自卑、人际关系、幸福等,并提供了相应的对策。通过本书,读者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,认识到我们拥有选择的自由和改变的勇气。为了清晰地梳理和理解这本书中重要的概念和观点,我们今天将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阐述。
本次对话设定两位人物:小雅,一位在生活中遇到困惑并渴望理解书中思想的青年读者;和李叔,一位对阿德勒心理学有较深理解的人。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两人的交流,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《被讨厌的勇气》的核心理念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
下面就直接开始今天的对话。

对话

小雅: 李叔您好!我最近读了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,感觉很多观点都挺颠覆我以往认知的,但同时也觉得很有道理。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到底是什么呢?
李叔: 你好,小雅!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,那就是勇气。正如推荐序中所说,“这种勇气,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,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”。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为“勇气的心理学”。它认为,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能力,而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。
小雅: 勇气?我不太明白,生活中很多问题感觉跟有没有勇气关系不大啊。比如,我跟同事关系不好,这更多的是性格不合吧?
李叔: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,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。你看,你和同事关系不好,这本身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上的烦恼。阿德勒甚至认为,“要想消除烦恼,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”,但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课题。
小雅: 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?这会不会太绝对了?比如我身体不舒服,或者对未来感到焦虑,这难道也和人际关系有关吗?
李叔: 是的,阿德勒认为,即使是你感觉到的孤独,也不是因为只有你一个人,而是你感觉到自己被周围的人、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。我们为了体验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。而你对未来的焦虑,很多时候也与你在社会关系中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有关。阿德勒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分为“工作课题”、“交友课题”和“爱的课题”,统称为“人生课题”。
小雅: 听起来人际关系确实很重要。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“人生课题”呢?我常常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主动与人交往。
李叔: 这就涉及到阿德勒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:课题分离。简单来说,就是要弄清楚“这是谁的课题”,然后将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。比如,“我希望不被别人讨厌”是你的课题,但“别人是否讨厌我”却是别人的课题,你无法干涉。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,别人如何评价是别人的课题,你根本无法控制也无需在意。
小雅: 课题分离听起来好像有点冷漠,如果朋友遇到困难向我倾诉,我也要分清是他的课题就置之不理吗?
李叔: 当然不是置之不理,而是要进行“援助”,而不是“干涉”。干涉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,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对方。而援助是在理解课题分离的基础上,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,而是努力帮助对方建立“自己能够解决问题”的自信和能力。就像那句谚语说的,“可以把马带到水边,但不能强迫其喝水”。阿德勒心理学将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,而不是表扬或批评。
小雅: 不表扬也不批评?这又是为什么呢?我一直以为表扬可以让人更有自信啊。
李叔: 阿德勒认为,表扬带有“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”的意味,无意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。如果我们希望得到表扬,就可能会迎合他人的标准,反而妨碍了自己的自由。阿德勒认为,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,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。这种价值感不是通过被别人评价“好”来获得,而是主观上认为“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”。
小雅: “我对共同体有用”?您说的“共同体”是指什么呢?是家庭、公司这些看得见的小团体吗?
李叔: 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、学校、单位等看得见的存在,也包括那些看不见的联系,最终甚至包括地球和宇宙。而共同体感觉就是指把他人都看作伙伴,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“位置”,感受到“可以在这里”,并认为自己在为共同体做着贡献的状态。这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求,与寻求归属感紧密相关.
小雅: 那要怎样才能拥有这种“共同体感觉”呢?
李叔: 共同体感觉的获得需要三个关键词: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,而是接受“现在的自己”,承认自己的不足,然后努力朝着能够改变的方向前进。他者信赖是指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,即使可能会被背叛也依然选择相信。而他者贡献不是自我牺牲,而是思考“我能为他人做什么”,并积极地加以实践,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。阿德勒认为,幸福就是贡献感
小雅: 幸福就是贡献感?仅仅如此吗?我一直以为幸福是实现自己的目标,成就一番事业。
李叔: 阿德勒心理学并不否定目标,但它更强调活在“此时此刻”。把人生看作一条“线”,以遥远的目标为终点,会让我们觉得当下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,从而错过“此时此刻”的幸福。阿德勒将人生比作跳舞,重要的不是最终到达哪里,而是享受每一个舞步。所以,认真过好“此时此刻”,即使没有远大的目标,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。
小雅: 听您这么一说,我好像对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有了一些更清晰的理解了。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,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,在人际关系中建立横向的连接,并最终通过为共同体做出贡献来感受自己的价值,活在当下。
李叔: 是的,你的总结很到位!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正是希望通过这些理念,帮助我们摆脱过去的束缚,不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,而是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,即使这意味着可能会被一部分人讨厌。
小雅: 非常感谢李叔,通过今天的对话,我对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感觉自己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了。
李叔: 不客气,小雅!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和其他听众有所启发。记住,改变始于理解,而勇气是改变的第一步。
Loading...